您当前的位置 : 南昌二七医院 > 新闻中心 > 医疗资讯 >
咨询电话:0791-88609999扫一扫
随时随地问医生
大部分抗精神病药可不同程度地影响QT间期,机制主要为阻断钾离子通道;QT间期>500ms时,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风险显著升高。
了解抗精神病药相关QT间期延长的管理,尤其是不同风险分层下的应对措施,对于降低心血管及精神不良转归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。
近日,英国心律学会(BHRS)发布了《针对抗精神病药治疗期间发生QT间期延长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》,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。以下为该指南中与精神科相关的建议要点:
一、抗精神病药对QT间期的影响
表1 抗精神病药对QT间期的影响
如表1,目前认为仅有的三种不延长QT间期的抗精神病药为鲁拉西酮、卡利拉嗪及依匹哌唑。若患者的QTc间期(校正后QT间期)显著延长,如>500ms,且无其他可逆转的病因(如未联用其他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),此时原则上应换用上述三种药物之一。
然而,更换抗精神病药可能带来精神病复发风险的轻度升高;从氯氮平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时,复发风险可能尤高。对于心内科医生而言,即便从专业角度判定确有更换抗精神病药的必要,操作也应在精神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。
二、QTc间期延长的分层应对策略
表2 不同QTc间期下的管理策略
如表2。此外,若患者存在T波异常,则应回顾现有治疗;此时可考虑降低抗精神病药剂量,或换用对QT间期影响较小的药物,如鲁拉西酮、卡利拉嗪或依匹哌唑。
三、评估要点
心内科/电生理评估内容应包括心电图、超声心动图、24小时动态心电图、电解质监测及肝功等。若发现患者存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(CHD)的证据,NICE指南建议完善冠脉造影。
应评估精神科药物之外的其他潜在可逆因素,包括表3中的生理因素。例如,与低钾血症相关的QTc间期延长更常见于因急性精神病发作入院的患者。
表3 QTc间期延长及心律失常的生理学高危因素
联用药物因素也需要考虑:
▲ 如表4,某些非精神科药物可延长QT间期,β2受体激动剂及拟交感药可能在QTc间期延长者中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。
▲ 另一方面,药物对QT间期的影响往往呈血药浓度依赖性,因此药物相互作用也很重要。一些药物可抑制抗精神病药的代谢,升高后者的血药浓度,如氟伏沙明、氟西汀、帕罗西汀及丙戊酸盐等,临床中须警惕。
如果未发现抗精神病药之外的可逆高危因素,则可能需要考虑更换抗精神病药。
表4 具有延长QT间期倾向的非精神科药物
患者固有因素也需要考虑。例如,用药后出现QT间期显著延长的患者中,很大一部分人本身即存在离子通道突变。针对这一情况,可考虑停药至少5个半衰期后评估有无复极化异常,或分析患者的家族史,如家人有无年轻时即猝死、婴儿猝死、癫痫、先天性聋等情况,以评估遗传性通道病变的可能。如有必要,完善离子通道突变检测。
需要指出的是,其他心血管高危因素,如吸烟、肥胖及糖耐量异常等,对患者基本状况的不利影响远远超过了具有不确定性的QT间期延长本身,同样需要加以评估及管理。
对于所有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,均应在入院时及出院前完善心电图及QT间期检查,此后每年复查心电图。